光伏行业技术领先,实现光储协同发展,印度逆变器龙二加速拓展北美、欧洲光储市场。
公司成立于 2012 年,主营业务为运用电力电子变换技术为光伏发电、电化学储能接入电网 以及电能质量治理提供解决方案。
2013 年股权引进光伏行业专家李建飞等六人(曾就职于 艾默生),完成研发团队搭建,成功整合世界 500 强光伏业务,承接世界一流电力电子技术 平台和百年外企的经验积累。
2014 年在业内率先推出集散式技术路线 年 起公司加速海外市场搭建,同年成立香港子公司,次年在印度设立工厂后逐步辐射到东南亚、 中东、非洲等光伏发电投资增长较快的国家。
2020 年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后加速拓展以 北美市场为主的大型储能电站开拓、欧洲分布式光伏及户储市场。
根据 Bridge to India,公 司 2022 年以 23.39%的市场份额(较上年提升 5 个百分点)位列印度市场逆变器并网量排 名第二。根据 CNESA,公司在 2022 年中国储能 PCS 提供商国内市场储能 PCS 出货量排 名中位列第一。
股权较为集中,创始人为公司第一大股东。截止 2023 年中报,第一大股东为公司创始 人、董事长吴强,吴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 28.28%。
其中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20.36%,通过朔 弘投资、云峰投资、华峰投资、大昕投资间接控制公司股份 7.92%。公司前十大股东合计持 股 56.8%。
2022 年实现营收 23.3 亿元。从公司历年收入确认节奏来看,下半年收入优于上半年。 归母净利润:归母净利润增速快于营业收入。
毛利率&净利率:近年来公司毛利率呈下滑趋势,但公司规模效应凸显、降本增效卓有 成效,净利率逐渐改善,未来可期。 23H1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17.4%,相较于 2022 年提升 0.1pp。
分业务来看,2022 年公司光伏逆变器毛利率约为 20%,储能双向变流器及储能系统 毛利率为 12%。2023H1 公司净利率水平为 8.2%,相较于 2022 年提升 4.8pp。
费用率:2023H1 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9.1%,相较于 2022 年下降 5.59pp,费用率下降 主要是因为公司加强经营管理、规模效应摊薄费用率。
研发费用率为 4%,相较于 2022 年下降 2.1pp。公司重视研发投入,每年投入大量研发费用来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以便不断 推出毛利更高的产品。
2023H1 实现研发投入 0.88 亿元,相较于 2022H1 同比提升 113.9%, 研发人员超百人,大部分曾在世界 500 强企业从事多年的研发工作。
组件价格下跌迎光伏需求爆发之年。硅料价格自 23Q1 进入下行通道后,Q3 有所回升。
根据同花顺数据,至 6 月末的 6 万元/吨左右逐步回升到 8 万元/吨左右,较年初的 20 万元/ 吨左右仍有大幅下降,传导至组件价格后,装机成本与 LCOE 仍保持在低位,终端需求仍有 增长空间。
国家风光大基地项目将进入大规模并网周期,地面电站有望迎来装机规模的迅猛增长。
2022 年由于组件高价,部分地面电站 irr 不满足开工调价,根据 wind 数据显示,随着硅料 价格近于 6 万元/吨,地面光伏经济效益显现(IRR>6%)。
第一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 目持续推进中,第三批基地建设项目清单印发。截至目前,第一批 97.05GW 基地项目已全 面开工,预计今年底投产;
第二批基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,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近期正式印 发实施,六个省份地区涉及光伏项目 27.18GW、风电项目 20.55GW、光热 100MW,合计 47.83GW。
光伏发电市场蓬勃发展带动逆变器出货量攀升,老旧光伏电站逆变器替换市场近百亿。
逆变器主要分为集中式逆变器(主要用于大型地面电站,功率范围 500Kw-5MW)。
集散式 逆变器(主要用于复杂的大型地面电站等,功率范围 500Kw-3.15MW)
组串式逆变器(主 要用于住宅型屋顶、工商业屋顶和地面电站等,功率范围 1.5kw-500kW)、微型逆变器(主 要用于户用光伏电站,功率等级在 3.6kW 以下)。
逆变器寿命在 10-15 年左右,因而十年前 建成的光伏电站逐步进入存量技改时期,同时随着全球累计光伏装机规模提升,存量项目逆 变器更换亦成为市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根据 IHS Market 预测,到 2024 年存在 176GW 的光伏系统逆变器使用寿命超过十年,逆变器更换市场需求接近 12 亿美元。
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,2023 年预计我国光伏逆变器出货量 217GW,在新增和更换需求双重作用下,光伏 逆变器需求量为 53GW。
储能的主要是为了解决能源不稳定和不连续问题。随着能源体系的更新升级,为了解决 太阳能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,储能重要性日益凸显。
物理储能主要包括压缩空气、飞轮储能、 重力储能等,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、矾液流电池以及氢(氨)储能等。新型储能从应 用端来分,主要分为电源侧、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。
政策强配+储能系统成本降低+峰谷价差拉大,储能装机需求显著提升。根据 CNESA, 截止 2022 年,我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量 7.3GW,累计装机量 20.37GW,2023 年上半年招 标超 30GWh。
政策指导:2022 年以来,新能源配储政策出现明显跃升,按照不低于 10%装机容量、 储能时长 2 小时及以上的标准配套储能设施。
山东、河南等省份提高配储要求,配储平 均要求按照不低于 40%装机容量标准配套储能设施,且储能设施存储时长需在 4 小时 及以上。
储能系统成本降低:电池占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的 60%,截止 9 月 27 日,碳酸锂价格 下跌至 16.9 万元/吨。
峰谷价差拉大:同时随着峰谷价差拉大,多地工商储亦爆发。根据《2023 中国新型储 能行业发展白皮书》,工商业储能作为用户侧储能最主要的应用场景之一,在用户侧中 规模占比达到 98.6%。2023 年全年工商储预计出货量 18GW,同比+80%。
储能变流器(PCS) 是连接储能电池系统和电网的双向电流可控转换装置,由 DC/AC 双 向变流器、控制单元等构成,可把蓄电池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,输送给电网或者给交流负 荷使用;也可把电网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,给蓄电池充电。
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,PCS 通 常占成本的 20%。储能变流器与光伏逆变器应用场景类似、技术同源,目前市场上主流储能 变流器厂商此前均为光伏逆变器厂商。
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《2023 年中国储能逆变器市场 规模及竞争格局预测分析》报告显示,2023 年我国储能变流器市场规模预计为 104.4 亿元, 同比增长 75%。
公司成立于 2012 年,产品多元,覆盖光伏逆变器、储能变流器及系统、电能质量解决 方案。
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光伏逆变器(PV Inverter)、储能双向变流器(PCS)以及有源滤 波器(APF)、低压无功补偿器(SVG)、智能电能质量矫正装置(SPC)等产品,并提供 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集成业务。
光伏逆变器:包括户用逆变器、组串式逆变器、集中式逆变器、智能汇流箱、电站运维 管理平台;
储能系统:直流变换器、集中式储能变流器、组串式储能变流器、储能电池集成系统;
电能质量治理:有源电力滤波器、静止无功发生器、智能电能质量矫正装置、智慧电能 质量控制器。
公司继承世界 500 强光伏技术基因,集中式逆变器起家,擅长复杂山地、水面等电站项 目。
光伏逆变器、储能变流器从技术路径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类似性,均为电力电子转换设备, 主要差异在于光伏逆变器为单向、储能变流器为双向装置。
从逆变器难度上来说,集中集 散式逆变器技术壁垒明显高于组串式逆变器,因而组串式逆变器竞争格局劣于集中式逆变器。
公司大型地面电站案例包括黑龙江 1.05GW 国家光储实证基地大型地面电站等,复杂山地电 站案例包括贵州黔西 200MW、贵州贵阳 200MW 复杂山地光伏电站等,水面电站包括广东 湛江东海岛 100MW 海上光伏电站等。
公司大功率集中式逆变器及组串式逆 变器产品连续多年在国家电投、大唐、中核、中广核、华能、中国电建、中国能建等央企集 团及各类省属大型国有企业、大型民营企业等电站投资业主项目中得到规模应用,品牌、产 品质量及服务获得客户广泛认可。
2022 年公司国内地面电站光伏逆变器实现销售收入 8.3 亿元(yoy+31.78%)。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在集中式地面电站的招投标中稳居国内前三。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,截至 2022 年底,公司国内地面电站逆变器在手订单超 12GW。
公司储能业务主要包括储能变流器和少量储能系统集成。公司储能业务主要集中在“光 伏+储能”、“风电+储能”、火电联合储能调频、独立储能电站等领域,主要应用于发电侧, 以大型储能电站为主。
储能变流器产品功率覆盖范围 125kW-4000kW,2021 年、2022 年连 续两年公司在中国企业国内储能 PCS 出货量排名第一。
2022 年储能 PCS 出货量排名前五 的企业分别为上能电气、科华数能,索英电气、阳光电源汇川技术,公司位列第一对应市 占率为 26.2%,高于第二名 3.6pp。
公司努力推进户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系统的产品开发及 市场导入工作,实现储能业务全场景覆盖。
储能业务高速增长,产能扩张迫在眉睫。公司储能产线 年前与光伏逆变器共用产 线 月,公司首发募投产线MWh 储 能集成系统;
2022 年,公司通过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再次募投储能产线GW 储能变流器(其中 3GW 用于储能集成系统),预计 2024 年投产;
2023 年,公 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储能产线GW 储能变流器(其中 5GW 用于系统 集成)级 20 万台光储一体机、2.5GWh 户储电池建设项目。我们预计公司 2024 年储能产线 年储能产线GW。
逆变器出口持续增长,海外毛利更高。我国 2023H1 逆变器出口 2905 万台,同比增长 38%,2019-2022 年我国逆变器出口量 CAGR 为 23%。
欧美、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光伏并网 需求拉动逆变器出口量,从 6 月单月出口贸易量来看,前五大国家分别为越南(53.29 万台,环比+945.3%)、荷兰(46.6 万台,环比-2.6%)、美国(39.11 万台,环比+15.6%)
德国 (25.75 万台,环比+14.4%)和南非(22.86 万台,环比-26.1%),越南环比高增主要是因 为五月罕见高温印发居民用电需求。
海外逆变器盈利水平高于国内,从毛利率水平来看,2022 年阳光/锦浪/上能国内、国外毛利率分别为 23%/32%/16%、27%/34%/26%。
我国主要逆变 器厂商抢占海外市场,阳光、德业、锦浪 22 年海外收入占比达到 47%、58%、55%,同比 提升 9pp、28pp、1pp。
海外市场多点开花,逐步建立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海外销售服务网络,23 年公司重点 探索和扩展北美、欧洲市场。
公司紧跟全球光伏和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机遇,在欧洲、中东、 印度设立销售公司,逐步建立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海外销售服务网络。
公司目前拥有八大营 销中心:中国无锡(全球总部)、德国慕尼黑、西班牙马德里、泰国曼谷、韩国仁川、吉隆 坡、新德里、阿联酋迪拜,地面光伏电站应用至印度、东南亚、中东、欧洲等地。
大型储能 项目应用至英国、美国等地,主要包括西班牙 240MW 地面光伏项目、希腊 315MW 光伏项 目、阿尔巴尼亚 112MW 地面光伏项目、沙特 746MW 地面光伏项目、英国 100MW 大型储 能项目等。
公司未来将继续增加细分市场的海外拓展,包括以北美市场为主的大型储能电站 市场开拓、欧洲的分布式光伏及户储市场等。
公司目前海外收入远远低于业内水平(阳光德 业锦浪海外收入占比四到六成),想象空间充足。2023 年 H1 海外市场收入 2.2亿元,占比 仅为 10.2%。
公司目前建有四大研发中心,携手安森美半导体推进前沿技术突破和应用。公司目前建 成深圳、无锡、成都、苏州四大研发中心,宁夏吴忠、印度班加罗尔、无锡三大生产基地。
今年 2 月 22 日,公司与安森美半导体联合实验室揭 牌成立,围绕半导体器件的实际应用展开高水平紧密合作。
实验室将针对 IGBT 单管、SIC 二极管、SIC MOS 和 IGBT模块等半导体器件进行全方位检测和评估,通过各类测试及可靠 性平台验证半导体器件的温升、损耗、热阻、温度性和寿命与逆变器整机的整合需求,进而 实现精准高效可靠的产品研发,为公司未来打造更优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有力支撑。
假设 3:光伏逆变器价格战竞争激烈,我们认为未来毛利率或略有下滑,预计 2023-2025 年毛利率为 19%/18.5%/18%;
储能变流器及储能系统业务 2022 年因储能系统占比较高、毛 利率低拉低业务毛利率(22 年储能系统毛利率低至个位数,储能 pcs 毛利率 30%左右), 预计 2023 年 PCS 出货量提升有望显著提升整体毛利率,故预计 2023 年储能 pcs 及储能系 统毛利率为 20.1%。
长期看仍存在激烈价格战,预计 2024-2025 年储能变流器及系统业务 毛利率为 18.8%、17.1%;其他业务(电能治理、备件及技术服务)按照历年毛利率 100% 假设,预计 2023-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100%/100%/100%。
Copyright © 2024 CQ9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