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受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,其核心特征包括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、源网荷储协同互动、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。在“双碳”目标驱动下,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载体,其发展不仅关系到能源安全与经济可持续性,更对电力技术、产业格局及全球能源格
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,其核心特征包括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、源网荷储协同互动、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。在“双碳”目标驱动下,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载体,其发展不仅关系到能源安全与经济可持续性,更对电力技术、产业格局及全球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
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《2024-2029年中国新型电力系统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》显示,储能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。熔盐储能因其高储能密度和稳定性,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热系统、调峰调频及绿电消纳等领域。然而,其在非太阳能热发电场景下的适应性仍需进一步研究,例如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熔盐选型参数及换热器设计。飞轮储能技术凭借高功率密度和快速响应特性,在间歇式新能源发电和电力系统调频中展现出潜力,但其成本控制与规模化应用仍是挑战。此外,高温超导飞轮储能系统通过提升效率和寿命,为大功率脉冲电源和电压稳定提供了新路径。
在碳中和目标下,能源系统需从供给侧和消费侧实现低碳化转型。碳捕集电厂(CCS)作为关键支撑技术,通过优化调峰性能和降低系统成本,为大规模风电接入提供保障。同时,谐波源建模技术的进步使电网谐波治理更精准,尤其在超高次谐波和次同步谐振问题的分析中,机器学习与高频化模型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。
柔性互联配电系统通过分布式资源的物理聚合与信息融合,推动传统配电网向“双高”(高比例新能源、高比例电力电子)特性转型。南方电网提出的“数字电网”建设方案,强调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承载能力,例如在新能源接入比例较高的区域打造先行示范区。
国内企业如南方电网、国家电网等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投入,加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。例如,南方电网计划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.5亿千瓦,成为区域第一大电源。国际竞争方面,欧美企业在储能材料(如碳化硅器件)和智能电网通信技术(如PTN网络)领域占据先机,但中国在飞轮储能、熔盐储能等新兴技术领域逐步缩小差距。
新型电力系统的产业链涉及储能、电力电子、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。例如,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广泛应用将推动电力系统向高压、高频、高温方向发展,但其高成本限制了大规模部署。此外,谐波源模型的工程化应用仍需突破,以应对新型电力系统中复杂的谐波耦合问题。
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技术将深度融入电力系统,实现源网荷储的智能协同。例如,数字孪生技术可模拟电网运行状态,辅助决策优化;区块链技术可提升电力交易透明度与安全性。
除锂电外,氨储能、氢储能等技术将加速商业化。氨储能因其低成本与高储运能力,有望在长时储能场景中占据一席之地;氢储能则在工业用能场景中具备潜力。
政府将强化顶层设计,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。例如,完善电力现货市场规则,促进虚拟电厂、储能等新兴主体参与交易;同时,通过碳交易、绿电交易等机制激励新能源消纳。
中国电力企业将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,参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电力基础设施建设。同时,通过输出储能、智能电网等技术标准,提升国际话语权。
欲了解新型电力系统行业深度分析,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4-2029年中国新型电力系统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》。
3000+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+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+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+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
Copyright © 2024 CQ9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