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受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半导体行业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石,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。其中,第三代半导体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,逐渐成为行业内的焦点。
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半导体行业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石,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。其中,第三代半导体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,逐渐成为行业内的焦点。
第三代半导体材料(碳化硅SiC、氮化镓GaN等)凭借宽禁带、高导热、耐高压等特性,成为新能源汽车、5G通信、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核心材料。
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4-2030年中国第三代半导体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报告》数据显示,2020年中国第三代半导体市场规模仅为120亿元,而到2024年已突破58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5%。
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,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半导体细分赛道。
上游:衬底材料(SiC单晶、GaN外延片)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不足10%提升至2024年的35%;
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将第三代半导体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,2024年《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》要求开发宽禁带器件。地方政府如长三角、珠三角已形成产业集群,上海设立百亿元专项基金支持技术攻关。
2024年国内企业实现8英寸SiC衬底量产,GaN射频器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中研普华数据显示,2020-2024年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专利申请量从1582件激增至4860件,全球占比超30%。
新能源汽车: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突破950万辆,SiC功率器件渗透率从2020年的5%提升至30%,单车价值量达2000元;
5G通信:GaN射频器件在基站PA(功率放大器)中的渗透率超50%,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0亿元;
光伏储能: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量达350GW,SiC逆变器效率提升3%-5%,成为行业标配。
国际巨头Wolfspeed、英飞凌、罗姆占据全球SiC市场80%份额,GaN射频市场由住友、Qorvo主导。
但国内企业中车时代、比亚迪半导体等在中低端市场快速崛起,2024年国产SiC功率器件市占率已达50%。
垂直整合:如三安光电打通衬底-外延-器件全链条,成本较进口产品低30%;
高纯度SiC粉体、GaN外延设备仍依赖进口,2024年国产6英寸SiC衬底成本为国际水平的1.5倍。中研普华测算,若实现8英寸衬底规模化生产,成本可降低40%。
车规认证周期长(2-3年)、光伏领域价格敏感度高,导致国产器件导入缓慢。2024年国内车企中仅30%采用国产SiC模块,而国际车企特斯拉、丰田渗透率超60%。
SiC向高压场景渗透:2025年1200V以上器件占比将达60%,支撑800V高压平台电动车;
GaN向消费电子下沉:手机快充、数据中心电源成为新增长点,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80亿元。
长三角(上海、苏州)聚焦车规级芯片,珠三角(深圳、广州)主攻5G射频,京津冀(北京、保定)布局军工航天。中研普华预测,2025年三大区域集群将贡献全国80%产能。
中美技术博弈加速国产替代,2024年国内SiC衬底出口量增长200%,欧洲车企开始采购国产模块。
中国已明确提出2030年“碳达峰”与2060年“碳中和”的目标,这将进一步促进高效、环保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和应用。第三代半导体中的SiC电力电子器件凭借其高击穿电压、高效率以及高频率等卓越特性,在节能方面表现出色,其节能性是硅器件的4倍。这些器件正是支撑“双碳”战略的核心力量。
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SiC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尤为广泛,如低压直流/直流转换中的肖特基势垒二极管(SBD)器件、车载充电机(OBC)中的SiC金氧半场效晶体管(MOSFET)等。
随着800V快充系统的逐渐普及,新能源汽车领域对SiC电力电子器件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,向着更高电压、更大电流以及更小导通电阻的方向发展。
在5G时代,GaN射频器件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。5G网络凭借其高速率、泛在连接、低功耗、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等特点,正推动着经济社会向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转型。
在这一过程中,5G基站对射频器件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,而GaN射频器件凭借其出色的性能指标,如适应40GHz及以上高频率、软压缩特性利于预失真和线性化、高功率密度以及小尺寸封装等,成为满足这些需求的关键技术。随着5G建设步伐的加快,中国5G基站数量不断增加,对GaN射频器件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。
同时,面对低频段饱和及更宽带宽、大通信容量的需求,5G通信正逐步向毫米波频段演进,而6G移动通信更是将频率提升至太赫兹。传统射频器件已难以满足新需求,因此需要研发毫米波单片集成功率放大器芯片及集成多功能芯片。GaN太赫兹器件在太赫兹领域展现出优势,如更大的电子有效质量、更高的纵向声子能量等,未来有望在6G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尽管中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,但整体国产化率依然偏低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,国内企业正在加倍努力,在技术创新、人才培养、产品可靠性和产能提升等方面协同发力。随着贸易战等因素的影响,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。以华为为代表的应用企业调整供应链,为国内企业提供了试用、改进的机会,国产器件逐渐导入终端产品供应链。同时,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发展,如将第三代半导体写入“十四五”规划等。未来,随着国内企业技术和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,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高。
市场增长确定性高:2025-2030年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30%-35%,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;
投资逻辑转变:从“产能扩张”转向“技术壁垒突破”,建议关注材料制备(如衬底、外延)和高端封装领域;
(注:本文数据及观点引自中研普华《2024-2030年中国第三代半导体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报告》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投资图谱》等系列报告,更多深度分析可联系中研普华获取定制化解决方案。)
第三代半导体的崛起不仅是技术革命,更是国家战略实力的体现。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通过十年行业深耕,已为超过200家半导体企业提供战略咨询、产能规划及投融资服务。
面对千亿级市场机遇,我们愿与行业同仁共同探索增长密码,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制高点。
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(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,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)
Copyright © 2024 CQ9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